趋势基础概论与技术分析核心框架
趋势基础概论与技术分析核心框架
提要
该网站托管于某云服务器,图片存储在某云OSS图床上。某云服务器有年费成本 ,某云OSS在访问图片时会产生些许流量成本 。这部分内容加密,一是为了防止和渊师父的知识产权泄露,二是为了缩小知悉范围,减少运营成本。如果内容有任何纰漏或有任何需要补充的地方,请师兄师姐们不吝赐教。
如果整理和总结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,请大家在右侧的【支持我】中打赏一毛二毛,抵扣运营成本。
待更新
目前只更新了文字,后续会加入示例图以及复盘图。
一、趋势的直观判断与周期选择
趋势判断的核心载体是日线周期,这一周期是全球各类市场(股票、期货、外汇、黄金、原油等)的通用收线标准,能够完整呈现单日行情的波动轨迹与结果,是市场分析的基础参照。判断趋势时,需摒弃对单根日线收线的过度关注,转而从整体视角观察日线序列的运行方向 —— 打开日线图表并全屏展示,第一眼感知到的趋势方向即为最贴近市场本质的趋势特征。若对趋势判断存在模糊,可通过远离屏幕或单眼观察的方式简化视觉干扰,强化对整体走势的感知。
不同市场品种的日线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:部分品种(如特定科技股、欧元)日线走势呈现明确的单向趋势(上涨或下跌),高低点排列具有显著的规律性;而部分品种(如上证指数)可能长期处于宽幅震荡状态,无清晰的单向趋势,仅表现为区间内的反复波动。此外,趋势判断需建立在 “固定周期” 原则之上,不同周期(日线、四小时、一小时等)对应的趋势可能存在差异,例如日线级别为上涨趋势时,四小时级别可能处于下跌回调。实际分析中,需固定 1-2 个核心周期(如以日线为大趋势参照、四小时为小趋势参照),避免因周期切换导致的判断混乱。
二、技术分析的理论体系与前提条件
(一)技术分析的定义与市场行为构成
技术分析以预测市场价格未来趋势为核心目标,以价格图表为主要工具,对市场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。市场行为的核心构成要素包括三项:一是价格,即市场成交的核心标的,其波动直接反映多空力量博弈结果;二是交易量,代表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,是价格波动的资金支撑;三是持仓兴趣,反映市场参与者对标的的持有意愿,涵盖场内多空持仓与场外观望资金,二者的动态转换会影响趋势的延续性。
(二)技术分析的三大前提
-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:所有影响价格的因素(经济数据、政策变动、市场情绪等)最终都会通过价格、交易量与持仓兴趣的变化体现。例如,美联储加息政策会直接推动美元价格上涨、交易量放大,同时吸引机构增持美元多头头寸,这些变化均会在图表中清晰呈现,无需依赖外部信息判断。
-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:趋势是技术分析的核心逻辑,价格运行并非无序波动,而是沿特定方向(上涨、下跌、横盘)形成趋势,且趋势一旦形成会持续一段时间,直至出现明确的反转信号。实际操作中,需遵循 “顺应趋势” 原则,避免逆势交易。
- 历史会重演: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受人性本质驱动,而人性具有稳定性,导致历史上出现的价格走势模式(如趋势形态、反转信号)会在未来相似市场环境下重现。例如,特定反转形态(头肩底、双顶)的形成逻辑与后续走势规律,在不同周期、不同品种中具有一致性。
三、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差异及应用场景
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核心差异在于研究视角:技术分析聚焦 “市场行为结果”,通过价格图表、形态结构等已发生的市场数据判断趋势,更贴近实时交易需求;基本面分析则关注 “市场行为原因”,通过研究供求关系、宏观经济、公司财务等因素预测价格,更适用于中长期趋势判断。
从应用场景看,基本面分析多用于中长线布局,例如基于商品供需缺口判断长期价格趋势;技术分析则适用于全周期交易,既能通过日线、周线判断中长期趋势,也能通过一小时、15 分钟周期捕捉短期交易机会。需注意的是,技术分析具有跨品种、跨周期的通用性 —— 无论是股票、外汇还是黄金,其价格走势均以 K 线为基础,趋势判断与形态识别逻辑一致,仅需根据品种波动性调整具体参数。
四、道氏理论:技术分析的基石
道氏理论由查尔斯・道提出,是现代技术分析的理论源头,道琼斯股票指数即源于其研究成果。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框架,主要包括六项原则:
- 平均价格包容消化一切:相较于单一品种价格,平均价格(如指数)更能反映整体市场趋势,避免单一品种异常波动的干扰。
- 市场存在三种趋势:主要趋势(长期趋势,持续数月至数年)、次要趋势(中期回调,持续数周至数月)、短暂趋势(短期波动,持续数天至数周),三者相互嵌套,共同构成完整的价格运行轨迹。
- 趋势分三个阶段:任何主要趋势均经历萌芽期(鱼头)、展开期(鱼身)、落幕期(鱼尾)。其中,展开期趋势最明确、波动最顺畅,是交易的核心获利阶段;萌芽期与落幕期趋势信号模糊,易出现假突破,需谨慎参与。
- 平均价格相互验证:不同关联品种的价格需相互印证趋势有效性,例如美元与欧元通常呈现反向波动,若美元上涨时欧元未同步下跌,则需警惕趋势的虚假性。
- 交易量验证趋势:趋势的延续需交易量支撑,上涨趋势中价格创新高时交易量应同步放大,下跌趋势中价格创新低时交易量应显著增加;若价格与交易量出现背离(如价格创新高但交易量萎缩),则预示趋势可能反转。
- 趋势终结需确凿反转信号:判断趋势终结不能仅凭价格小幅回调或反弹,需等待明确的反转信号(如反转形态形成、关键支撑 / 阻力位突破)。例如,下跌趋势的终结需观察到头肩底、双底等反转形态,且价格突破形态颈线位后回踩确认,方可判定趋势反转。
五、趋势与震荡的动态关系及反转判断
(一)趋势与震荡的闭环逻辑
市场运行的本质是 “趋势 - 震荡 - 趋势” 的循环闭环:趋势阶段价格沿单向方向运行,震荡阶段价格在区间内反复整理,二者交替出现。震荡阶段既是趋势的休整,也可能转化为新趋势的起点 —— 当震荡突破原有区间且符合趋势特征(如上涨震荡突破后高点、低点逐步抬高),则形成新的趋势;若突破失败,则重回震荡区间。
(二)趋势反转的判断标准
趋势反转需满足两项核心条件:一是出现明确的反转形态(如头肩型、双顶 / 双底、V 型等),二是价格突破形态关键位置(如颈线位、区间边界)并回踩确认。以四小时周期下跌趋势为例,反转需满足:价格形成头肩底形态,突破颈线位后回调至颈线位附近获得支撑,且后续走势中低点逐步抬高、高点逐步突破前期阻力,形成上涨趋势特征。
需注意的是,反转形态的出现并非必然导致趋势反转,仍存在概率性风险。例如,价格突破头肩底颈线位后,若未能持续上涨且跌破形态低点,则可能形成 “假突破”,重回下跌趋势。因此,趋势反转判断需结合交易量、周期共振等多维度验证,避免单一信号导致的误判。
